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正文

天津交通職業學院春季校園傳染病工作指南

發布日期:2023-02-23   瀏覽量:

全體師生員工: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各種有害病菌繁殖加快,加上氣候變化無常,春季是各種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春季校園常見的傳染病有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水痘、結核病、流行性腮腺炎、諾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瀉等。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幾種傳染病,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疾病癥狀,做好預防保健工作。

一、傳染病分類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三種。

(一) 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

(二)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三)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二、常見傳染病預防知識

(一)新型冠狀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封閉環境中可經氣溶膠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癥狀。重癥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癥,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傳播途徑:主要是經飛沫和密切接觸,其他還可能因為接觸病毒污染的物品或經氣溶膠傳播。

主要癥狀: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也分無癥狀感染、輕型、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輕型和普通型患病人員,癥狀相對較輕,可出現咳嗽、流涕、鼻塞、低熱、咽痛等癥狀。潛伏期1-14天,多為3-7天,人群普遍易感。

預防措施:

1.戴口罩:新型冠狀病毒通過飛沫、接觸傳播。建議疫情期間盡量不要出門,如果需要出門,建議戴好口罩,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2.勤洗手:接觸公用物品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3.勤通風: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宿舍、教室、辦公場所空氣流通等。

4.少接觸:在公共場所不要亂摸亂碰,少接觸扶手、門把手、電梯按鈕等;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注意營養,適當運動。

5.接種疫苗: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和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最終戰勝疫情的有效手段。

6.及時就醫: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

7.教職工若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癥狀,應立即停課或離開工作崗位,避免接觸他人,及時就醫(居家治療),待癥狀消失后(核酸或抗原陰性)返崗;學生若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癥狀,應立即到學院發熱診療點做抗原(醫院做核酸),避免接觸他人,及時就醫(健康驛站治療),癥狀消失后(核酸或抗原陰性)返回宿舍。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

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主要癥狀:有發熱、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癥狀。

易感人群: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維持的時間不長,病毒不斷發生變異,可引起反復感染發病。

預防措施:

1.保持良好個人及環境衛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在流動水下洗手,持續至少20秒;外出回家(宿舍)后先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帕或紙巾輕掩口鼻,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噴嚏后)應立即洗手。

2.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經常開窗換氣。

3.盡量避免接觸流感樣病例患者,必須接觸時,應配戴口罩。

4.師生員工若出現流感癥狀,應立即停課或離開工作崗位,避免接觸他人,及時就醫。

5.接種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每年在流行季節前接種,可減少接感染流感的機會或者減輕流感癥狀。

6.患流感性感冒的人員,在治愈后2天方可上崗(上課)。

(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以皮疹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該病傳染性極強,人群對水痘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觸患者后約90%發病,俗稱“見面傳”,易引起暴發。

傳播途徑:水痘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

主要癥狀:水痘病毒感染人體后,經過大約2周的潛伏期,患者可出現頭痛、全身不適、發熱、食欲下降等前期癥狀,繼而出現有特征性的紅色斑疹,后變為丘疹,再發展為水皰,常伴有瘙癢,1~2天后開始干枯結痂,持續一周左右痂皮脫落。皮疹軀干部最多,頭面部次之,四肢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一次發病可終身獲得較高的免疫力。

預防措施:

1.接種疫苗,能夠有效預防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水痘。主要接種對象是12月齡及以上的水痘易感者,一般接種2周左右能夠起到保護作用。

2.開展健康監測,發現可疑患者要立即采取隔離、就診、用品消毒等措施。明確隔離期應截至病人水痘皰疹全部干燥結痂為止。

3. 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食堂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4.師生對個人衛生用品(水杯、毛巾等)、餐具等進行清洗消毒;對寢室、食堂、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衛生間等進行消毒。

5.患水痘的人員,在治愈后14天方可上崗(上課)。

(四)結核病

結核病過去俗稱“癆病”,是由結核桿菌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傳染病,其中以肺結核最為常見,也可侵犯腦膜、腸道、腎臟、骨頭、卵巢、子宮等器官。

傳播途徑:活動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陽性或者痰培養陽性)肺結核病人是主要的傳染源;結核病的傳播途徑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黏膜接觸,但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

主要癥狀:結核病多為緩慢起病,長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熱、夜間盜汗、食欲不振、體重減輕、女性有月經紊亂等癥狀。嚴重的患者可有高熱、畏寒、胸痛、呼吸困難、全身衰竭等表現。肺結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帶血絲。結核桿菌侵犯腦膜、腸道、腎臟、骨頭、卵巢、子宮等器官,可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消瘦、腹瀉與便秘交替等癥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是與肺結核病人有密切接觸的人群,機體對結核菌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如幼兒、老年人、營養不良、塵(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陽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體是重點人群。

預防措施:

1.房間要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2.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洗漱用具專人專用,勤洗手,勤換衣,定期消毒等。

3.避免傳染:到人多的地方時,注意佩戴口罩??人?、打噴嚏時應用紙巾捂住口鼻,避免結核病菌通過飛沫傳染其他人。

4.增強體質:加強體育鍛煉,生活要有規律,注意飲食營養和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增強機體抵抗力,盡量減少發病機會。

5.接種卡介苗,定期體檢。

(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腮腺炎”,亦稱“痄腮”,是一種通過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播途徑: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飛沫傳染,少數通過用具間接傳染,傳染性強。

主要癥狀:本病大多數起病較急,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等全身不適癥狀?;颊咭粋然螂p側耳下腮腺腫大、疼痛,咀嚼時更痛。并發癥有腦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睪丸炎等。整個病程約7~12天。

易感人群:多見于5到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獲終生免疫。

預防措施:

1.接種含腮腺炎成分疫苗(麻腮、麻腮風、單腮疫苗)是預防流行性腮腺炎最科學、最經濟、最有效的途徑。

2.平時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勤曬衣被,不與他人共用生活用品。?

3.均衡飲食、加強營養、多飲開水,多吃清淡食物,適量運動、充足休息,增強抵抗力。

4.流行高發季避免到人多擁擠、空氣污濁的公共場所,不到病人家串門(宿舍),減少患病機會,如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并減少接觸他人,盡量居家休息。

5.發現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應及時隔離至腮腺腫大完全消退或不少于發病后兩周,出現暴發疫情適時采取停課21天的措施。

(六)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又稱“諾瓦克病毒”,是一種比較常見、會引起急性感染性腹瀉的病毒,全年均可發生感染,冬春季節高發。

傳播途徑:諾如病毒感染性強,以腸道傳播為主,可通過被諾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氣等傳播。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有很多,特別是像學校食堂、餐館等人群聚集的公共用餐地,所以,在公用場所用餐最好使用自己的碗筷。

主要癥狀:腹瀉、腹痛、惡心、嘔吐,可伴有低熱、頭痛、乏力及食欲減退;糞便為黃色浠水便,患者經常無預兆劇烈嘔吐,嘔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瀉較突出,兒童嘔吐較多。諾如病毒潛伏期為24~48小時,病程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復。

預防措施:

1.個人衛生:勤洗手,飯前便后要洗手。

2.食品衛生:做好食物的保鮮、生熟食物分開避免交叉污染;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食用生蔬菜和瓜果前一定要洗凈、去皮;貝類海水產品則一定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

3.飲水衛生:確保水源的安全,不喝生水;桶裝水的選用應符合衛生標準。

4.隔離治療或休息:患者在出現了嘔吐或者腹瀉等癥狀時,不要堅持帶病上班或上學,特別學生、教師和食品從業人員。

5.患諾如病毒的人員,在治愈后3天方可上崗。

(七)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典型臨床表現為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現皮疹、皰疹和潰瘍,多數患兒預后良好,少數病情進展迅速,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和心肺功能衰竭,病情危重者可導致死亡。

傳播途徑:主要經消化道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皰疹液而感染。

主要癥狀:先出現發燒癥狀,手心、腳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癥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并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5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發病,但會將病毒傳播給孩子。

預防措施:

1.勤洗手,尤其在飯前和便后或者使外出回家以后,一定要用肥皂水洗手,吃東西之前要避免接觸其他患病人員。

2.要做好日常的清潔消毒,每天對個人衛生用品,包括餐具進行清潔消毒,還要做好通風和勤曬被褥。

3.避免交叉感染,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節,不要到人流密集的場所,要注意空氣要保持通暢。

4.做好本人的健康監測,如果發生可疑癥狀要及時就醫,讓患者回家休息、隔離治療。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只要我們積極配合,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讓我們行動起來,了解常見春季傳染病的預防知識,共同筑起健康“防護墻”,守護我們的健康與平安!


防疫工作辦公室

2023年2月23日

日韩无码高清三区免费@日韩无码高清视频@日韩无码卡一卡二@日韩无码搡逼大�?@日韩无码色图网站